下表以受訪者的口述歷史內容為研究基礎,選取四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期間有關香港舞蹈發展的二三事,作為前專業化年代氛圍的參考。

1947
*香港首間師範學院羅富國師範專科學院開始有外籍人士教授土風舞課程。
1948
*紡織染總工會歌舞團成立,推廣及演出中國民族民間舞。

 

*香港首間註冊芭蕾舞學校嘉露貝文芭蕾舞學校成立。
1949
*學友中西舞蹈研究社成立,提供西方舞、中國舞及芭蕾舞等課程及演出。

 

*香港華人革新協會成立,推廣中國舞,並發展東、西方集體舞。

 

*港九音樂教育研究會成立,推廣東方及中國舞、西方舞及兒童舞劇。

 

*多間芭蕾舞學校相繼於香港成立,創辦人來自英國、蘇聯、美國等地。

 

*長城影業公司(長城電影公司)成立,出品電影中常有加插中國舞及民族舞,如《絕代佳人》、《錦上添花》等。
1951
*葛量洪師範專科學院成立,後來與羅富國師範專科學院及柏立基師範專科學院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凡入讀體育系之準教師,均需接受一定的舞蹈訓練,舞蹈成為體育科的教材。
1952
*《中國學生周報》創刊,後來成立舞蹈組,初期主要教授西方土風舞,後改為教授中國舞。

 

*鳳凰影業公司及新聯影業公司成立,出品電影中常有加插中國舞及民族舞,如《劉海遇仙記》、《假婿乘龍》等。
1954
*嘉露貝文芭蕾舞學校首次引入英國皇家舞蹈學院的分級考試課程,邀得鍾金寶來港擔任客席教師。
1955
*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成立,拍攝了多齣西式歌舞片,如《曼波女郎》、《龍翔鳳舞》(又名《日曆女郎》)、《野玫塊之戀》等。

 

*教育署的成人教育組於晚間在官立學校校舍開設首間成人教育康樂中心,在六十至七十年代重點推廣土風舞。
1956
* 英國皇家舞蹈學院首次派考試官來港主持考試。

 

* 中國民間藝術團應香港華人革新協會和中英文化協會邀請來港演出《採茶撲蝶》、《紅綢舞》及《扇舞》等中國民族民間舞。
1957
*麗的映聲(後易名為麗的電視)開台,於六十年代末推出大量包含舞蹈元素的綜合性節目,如《金玉滿堂》、《萬紫千紅》、《群星會》及《香江花月夜》等。
1958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拍攝了多齣歌舞片,如《千嬌百媚》、《花團錦簇》等。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舉辦土風舞研習班,邀請了美國土風舞專家何烈基(Rickey Holden)來港任教 。

 

*十間左派學校擬合辦十校運動會(亦稱「十校體育表演」),開幕由學生負責多種表演,後在警務處禁止下取消舉行。
1959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方圓社成立,以舉辦土風舞活動為主。
1961
*南國實驗劇團成立,為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培訓演員。
1962
*香港大會堂落成啟用,成為訪港舞團及本地舞蹈創作的重要演出場地。
1963
*中國藝術團來港,於大會堂及普慶戲院演出及授課,展演作品包括《長綢舞》及《版納月夜》等。
1964
*香港芭蕾舞學會成立。
1965
*教育署舉辦首屆香港學校舞蹈節,以西方土風舞為主,翌年加設包括中國舞在內的東方舞組別。
1967
*香港發生「六七暴動」,後來有舞蹈家創作作品如《火祭》、《大風暴》等回應社會事件。

 

*無綫電視開台,推出純舞蹈節目《舞藝園地》及後來包含大量舞蹈元素的《歡樂今宵》;每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選美決賽大型歌舞,亦令更多市民透過電視接觸舞蹈。
1969
*香港政府舉辦首屆「香港節」。

 

*香港青年芭蕾舞團成立。
1970
*教育署把香港學校舞蹈節得獎學校組成學生舞蹈團,前往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公演。

 

*教育署把「現代教育舞」列為香港學校舞蹈節比賽組別之一。
1971
*政府實施小學免費教育,學校成為舞蹈學習的主要場所。
1972
*香港首個大型華語歌舞劇《白娘娘》上演。
1973
*香港藝術節協會舉辦首屆香港藝術節。
1974
*康樂體育事務處成立,統籌並推動全港康體活動。

 

*香港芭蕾舞學會時任贊助人瑪歌.芳婷(Margot Fonteyn)女爵士及德國舞者亨氏.保爾(Heinz Bosl)來港,為學會作籌款演出。

 

*觀塘藝術節舞蹈比賽邀請劉素琴擔任藝術總監。
1975
*市政局首次舉辦《東方民族舞蹈匯演》。
1976
*市政局首次舉辦亞洲藝術節。

 

*教育署安排香港學生中國舞蹈團代表香港到英國倫敦及鴨巴甸參與「國際青年管弦樂節及文藝匯演」。

 

*香港芭蕾舞學會成立紀念舞者亨氏.保爾的「Heinz Bosl獎學金」,贊助得獎者前往海外暑期學校進修舞蹈。
1977
*香港藝術中心落成。

 

*美國舞蹈家黛莉.尼詩(Daryl Ries)來港,在香港藝術中心開設定期的現代舞及爵士舞課程,並擔任香港現代舞蹈劇團藝術總監。
1978
*中國藝術團來港演出多場綜合性節目。

 

*香港芭蕾舞學院成立,設立三年全日制專業芭蕾舞蹈教育,一九八五年停止運作。


 

*香港舞蹈總會成立,推動本港舞蹈發展。

 

*香港浸會學院大專會堂主辦國際藝術節,委約香港實驗歌舞劇團,於大專會堂演出大型民族舞劇 《石頭姑娘》,由鍾景輝、劉兆銘擔任藝術總監。
1979
*甘肅省歌舞團來港演出《絲路花雨》。

 

*香港芭蕾舞學院舞蹈團成立,後易名為香港芭蕾舞團。

 

*城市當代舞蹈團成立。
1980
*新界鄉議局組織「新界鄉議局參加倫敦香港節舞蹈代表團」,劉素琴為舞蹈導師。

 

*北區文藝協進會成立北區舞蹈團。
1981
*市政局成立香港舞蹈團。

 

*香港福建體育會文藝隊到廈門交流,劉素琴擔任演出統籌,黎海寧和曹誠淵亦有參與編舞。
1984
*香港演藝學院成立。
1985
*香港舞蹈總會精英舞蹈團成立,前身是由康樂體育事務處管理之舞蹈精英團隊,過往曾參與政府組織的外地演出。

參考書目:

香港舞蹈界聯席會議:《香港舞蹈歷史》(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二〇〇〇年)。